
用户在美团提交订单的时候,会发现多了个“银行卡支付”的选项,界面上还提示首次用“银行卡支付”立减2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银行卡支付并非银行网银,而是美团自建的支付产品。
不过,美团支付的目前功能还相对简单。刚上线的美团支付计划先支持简单的支付功能,夯实用户基础,之后可能才会慢慢加入诸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的缴水电费、话费等民生功能甚至一些金融理财服务。
如今,美团与大众点评已经覆盖了全国1200多个城市、超过300万家商家,在O2O市场获得了稳固地位,但它们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生态闭环,支付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这几年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巨头不断卡位线上、线下支付场景。对于全面覆盖了团购、外卖、电影票等消费场景的美团来说,补足支付这块短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于是,在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合并之后,美团开始尝试进军移动支付市场。这家创业已经六年的“准巨头”试图凭借自己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先发优势,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支付体系,从而摆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束缚。去年 11 月,曾有消息称,美团要求地推人员下架支付宝商家,撤掉支付宝的宣传海报和付款指示牌,并且让商家停止使用支付宝。
如今,美团支付终于上线了,但是作为一个“闯入者”,其未来还要面临不少挑战。
众所周知,美团的两大标签,一是团购,二是O2O。虽然在两个领域美团都是名列前茅,但它与其它主要两三家对手间的差距都非常小。目前,百度糯米正在加速分割市场蛋糕,百度钱包开始投入巨资吸引用户;阿里巴巴也在重金扶持新口碑网,至少在现阶段,这块市场几乎没有用户黏性可言。在这一背景下,美团想要突围并不容易。
从技术层面上讲,美团并不缺技术人才。但是,美团支付前面还摆着“三座大山”——BAT。
在中国300多家具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里面,针对2C市场,用户规模最庞大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。支付宝依托淘宝长期垄断式发展,逐渐壮大成为老大;微信支付虽年轻,但凭借腾讯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和红包的颠覆式创新,也迅速发展壮大;百度钱包因百度自身弱账号原因,渗透率不如支付宝和微信,但随着百度发力O2O补全场景,崛起之势也令人期待。
BAT的同类业务,都是美团支付必须跨越的大山。问题还不止于此,BAT三家的支付业务,如今也不全然是为了支付而支付,而是已经成为了投资理财、信贷消费等金融活动的入口。换句话说,BAT的支付业务,除了单一的支付功能外,背后还对接了丰富的金融内容,其粘性与单纯的支付有非常大的不同。
因此,美团要做支付,如果想和BAT及其麾下同类公司争夺用户,就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,准备好更多的“糖衣炮弹”,才能让用户倒戈把美团支付列为备选之一。
但支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,美团的支付梦,想得很美,实现却不易。